这篇文章是录音输入音量标准的解说。
我发现国内的录音爱好者和一些职业录音师,对于输入音量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(除了用耳朵听这种无法衡量的行为),这导致同一个录音工程的同一轨会有不同音量标准的文件,甚至输入太热导致爆音。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别,我决定不逐字翻译,仅把结论和简单的理由列了出来。
关于录音输入音量所需注意的事项:
- 用24位或更高的音频录音。
正式录音前,试录整个演奏中音量最大的部分,并观察你的输入音量。
用你链接麦克风之后的第一个音量/增益控制钮调整输入音量,以保证你的硬件本身不会爆音。它通常在你的麦克风前级上(别名话放)。让平均音量处于-18dB左右,偶尔峰值达到-10dB左右。
如果你拥有高端的话放并想要利用其饱和度(Saturation)为录音染色,在上一个步骤的状态下慢慢提升你的输入音量达到渴望的染色,再把设备输出音量往回调到平均值-18dB左右。
不要动DAW里录音轨的音量推子!这样你才能清晰地看到你的输入音量是多少。
如果你觉得输入音量太小听不到,拉低工程内其他音轨的音量,并把你的监听音量开大。不要因为听不到录音的音轨而提升录音轨音量!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不要动DAW里录音轨的音量推子!
原因:
24位音频的动态范围是144dB,而16位音频的动态范围是96dB。计算方法为6乘以比特位数。
大多数硬件信噪比在70dB-80dB之间,再加上30dB-50dB的乐器动态范围,就超出了96dB能精准记载的程度,降低了信噪比,导致噪音音量的提升。
后期各阶段的压缩会继续降低信噪比。
为了不让音量峰值部分爆音,我们还需要为预留一些额外的空间,称为动态余量。
在后期处理中,使用软硬件效果器之前,我们依然需要把音频输入音量调到一个标准范围(通常效果器对不同动态会有不同的失真与压缩处理)。
24位音频的144dB的动态范围能够精确地记载录音信号,同时也能预留出动态余量,所以请好好利用其优势!